上海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有着深厚的学科底蕴与卓越的发展成果。
学科发展成就斐然
上海大学的数学学科自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后并入上海大学)数学系起航。在其发展历程中,先后于1984年、1990年获批“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点,1998年建成数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新增“系统科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2年起至今,该学科荣获众多荣誉,包括上海市一流学科、“国家级”一线学科、“扶强”重点发展学科及高原学科。2020年,信息与计算科学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际排名方面成绩出色,2023年在USNEWS排名全球第103、内地第19;QS全球排名并列301、内地第19。2024年3月ESI排名全球前3.884‰,全球第148名,内地第32名。而且第四、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为B+档。
高水平师资力量雄厚
凭借多年发展,该学科凝聚了一支实力超群的师资队伍。由周向宇院士(双聘)、景乃桓教授和郜云教授两位国家级人才领衔,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5人次,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33人。教师结构合理,55岁以下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100%有海外经历。
数学系不仅拥有完备的学科点,如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还有多个依托数学系的科研机构,如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等。这里还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白中治、上海新致有限公司总裁郭玮等。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全程导师制:学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入学便为每名新生配备导师。在整个大学期间,导师针对学生学习各阶段的特性,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助力学生品德、知识与能力全方位提升。
科创育人:数学系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近五年指导学生参与竞赛,斩获国家级一等奖48项、国际级一等奖及其以上71项,持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
实践育人:学科结合自身特色与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志愿服務項目。学生在上海大学上海市青少年实践工作站指导中学数学创新实践、数模竞赛,每年多达600余人次;参与共建单位志愿者活动年逾1500人次,还连续两年获上海市科技馆优秀组织者奖,10余名学生荣获上海市志愿者积极分子称号。
专业特色亮点突出
培养目标:此专业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数学人才。学生需具备国家主人翁精神、全球视野、社会公民意识和人文情怀。同时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理论与方法,能胜任数学专业研究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还要拥有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以应对未来挑战。
专业特色: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在培养方案中精心设置计算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课程,为学生运用数学理论服务现代科技提供坚实支撑。
核心课程:涵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多门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A(1 - 2)、运筹与优化(1 - 2)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