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立足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与加工成型为核心方向,形成了涵盖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和产业应用的多维度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优质师资(博士率高达95%),通过材料科学基础与高分子化学等核心课程构建知识框架,注重在特种工程塑料、光电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可在新能源、石化、医疗材料等十多个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特征。主干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基础学科,同时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应用、涂料制造与应用等特色课程。特别在材料改性领域,通过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等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从原材料研发到产品成型的完整技术链条。
科研创新与产业对接
学院建有省级工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参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纳米复合材料开发的科研平台。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可深度接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仿生医用材料等产业热点。例如,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学生能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完成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转化,这种产学研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就业方向与行业覆盖
毕业生就业呈现多领域渗透特点,主要覆盖三大板块:
- 传统材料产业:包括石化、塑料、橡胶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
- 战略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材料中的锂离子电池组件研发、医疗行业的生物医用材料设计;
- 跨学科应用:在涂料、胶粘剂等细分市场从事产品优化与市场推广。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企业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校友已成长为技术总监或创业公司负责人。
培养模式与升学路径
专业实行"3+1"校企协同培养,前三年完成材料表征技术与加工设备原理等理论学习,第四年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学院提供考研导师制支持,近三年升学率超过25%,多名学生进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博学位。此外,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本科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