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名,属于中国高水平专业。该专业依托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传统+创新"的复合培养体系,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5%,升学率达20%,主持制作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声书上线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突破570万次。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传媒人才培养基地,其教学成果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形成"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办学特色。
学科建设与培养模式
专业以新闻传播学和戏剧影视学交叉融合为基础,形成三大核心竞争力:
- 教育认证体系:通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认证,核心课程《播音发声》入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获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品课程;
- 双师型师资团队:96%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0%拥有省级以上媒体从业经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3人,李朝珍教授团队开发的黄文秀扶贫日记有声书获国家级奖项;
- 国际化培养网络:与东盟国家媒体机构建立实训基地,开发《东南亚传媒文化》《跨境传播实务》等特色课程。
课程体系与能力进阶
构建三维立体化课程集群:
- 基础技能层:
- 必修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等68学分核心课程,《形象形体造型》融入舞台表演训练;
- 开设广播电视采写、主持人节目策划等交叉课程,强化全媒体采编播能力。
- 专业核心层:
- 分设新闻播音与综艺主持方向,开发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技术等前沿课程;
- 引入虚拟演播室系统,完成从新闻采编到节目录制的全流程实战。
- 创新实践层:
- 实施"三阶段实训"制度(基础训练+项目实践+毕业展演),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完成800+课时跟岗实习;
- 年均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主持人挑战赛,团队作品《漓江之声》获国家级金奖。
实践平台与产学研融合
打造四位一体实践生态:
- 省级传媒实验中心:配备4K超高清演播厅、数字录音棚等12个专业平台;
- 竞赛培育机制: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累计获语言类一等奖5项;
- 媒体协同创新:与央视东盟频道共建跨境传播实训基地,年均产出原创节目20+档;
- 国际学术交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大赛,学生参与中越边境文化传播项目。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形成多元化发展路径:
- 主流媒体领域:45%任职省级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闻在线》等黄金档节目;
- 网络新媒体方向:25%进入字节跳动、腾讯视频,负责直播运营与内容创作;
- 国际传播岗位:15%参与中国-东盟媒体合作项目,担任跨境文化交流大使;
- 教育科研领域:10%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聚焦智能语音合成技术。
专业特色与学习建议
该专业在民族语言传播领域建立独特优势,其壮语播音教学体系被纳入国家语保工程。建议考生强化普通话水平(要求一级乙等以上),重点掌握Premiere视频剪辑、Audition音频处理等工具。需注意《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涉及突发事件报道模拟训练,建议提前进行逻辑思维强化。具有省级以上主持比赛获奖经历者在综合评价中更具优势,计划深造的学生可关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2+2"双学位项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