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吉林省“新农村‘智能+’美育”专业群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以小学美术教师为核心培养方向,兼顾艺术设计、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在师范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专业通过“四全两发两突出”育人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教育理论、艺术技能、职业素养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培养定位,注重学生现代小学教育思想和美术教学能力的双重塑造。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
- 公共基础课:包含思想政治、计算机、礼仪等通识教育内容,强化职业素养基础;
- 专业理论课:涵盖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简史等,构建教育理论基础;
- 专业技能课:设置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等核心课程,同步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适应数字化教育趋势;
- 教育实践课: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等环节,实现“课堂—校园—社会”三级能力转化;
- 选修拓展课:开设环境创设、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这种“理论+实践+拓展”的课程结构,确保学生既掌握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所需的专业能力,又具备艺术创作与设计的跨界潜力。
二、实践教学与就业方向
专业采用“产教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了阶梯式实践体系:
- 校内实训:依托160余间专业级画室、雕塑工作室、计算机绘画室等设施,开展绘画创作、手工制作等技能训练;
- 校外实践:与小学、培训机构建立合作,组织教育调查、教学观摩等活动,累计实习时长占专业课程的30%;
- 项目驱动:通过“青鸟手创”工作室承接文创设计、非遗剪纸展览等项目,强化职业适应性。
毕业生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80%以上学生进入小学或培训机构从事美术教学,另有部分在广告设计、展览策划等艺术相关行业就业,优秀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师资团队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95%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包含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其主编的《美术教学应用手工》《美术教学应用绘画》等教材已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广至全国使用。此外,专业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名师工作坊”,将行业前沿动态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方面,学校投入3000万元建设特殊教育实验实训设施,包括语言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等,为美术教育与特殊教育交叉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
四、录取标准与深造机会
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23年在吉林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02分。报考需通过省级美术统考,录取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优先满足第一志愿考生。对于有意深造的毕业生,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升学通道,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美术学、艺术设计等本科专业继续攻读学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