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自2016年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以来,始终紧跟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该专业依托《“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定位,通过招生人数从48人跃升至573人的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能。学院以支撑保障能力提升为切入点,聚焦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构建起覆盖生产、检测、维修全链条的教育体系,成为西南地区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明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重点强化生产装配调试、性能检测维护、故障诊断排除三大能力模块。课程体系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技能知识架构,将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分层递进:
- 专业基础课如《汽车传感器技术》夯实机械制图与电气原理基础
- 专业核心课包含《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电机驱动技术》等前沿技术
- 专业拓展课设置《二手车评估》等市场应用型课程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例如将比亚迪秦EV整车故障检测融入课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深度融合。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双导师项目式教学的推行。教师团队由70%双师型教师构成,联合四川精典汽车等44家合作企业,开发出覆盖充电系统故障排除、高压互锁系统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体系。学生需完成:
- 生产车间轮岗实习
- 4S店顶岗实操
- 智能检测设备操作认证
三重能力考核。特别设立的精典·托普订单班采用企业定制培养方案,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精典汽车服务连锁等龙头企业就业。
实训资源建设方面,学院累计投入建成8个专业项目实训室,配备比亚迪、众泰纯电汽车及丰田混动整车教学平台。关键设备包括:
• 动态/静态发动机实训台
• 高压电池管理系统检测仪
• 智能故障诊断仪
学生通过虚实结合的训练方式,先掌握零部件拆装原理,再进阶至整车系统集成调试,这种阶梯式训练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面对行业80%人才缺口的严峻形势,该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路径:在生产企业从事装配检测,在4S店承担维修顾问,或进入充电桩运维领域。数据显示,参与教育部1+X证书试点的学生,可获得特种低压电工证等6类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研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课程资源库与微课平台的持续完善,该专业正朝着建设区域性新能源汽车技术教育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