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批开设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院校,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依托深厚的汽车产业背景,将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深度绑定。该专业自2021年正式成立以来,已形成涵盖机械设计、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技术等领域的完整课程体系,并通过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等重量级奖项验证教学成果。在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背景下,专业建设呈现出校企协同的鲜明特色。
课程设置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三级能力进阶体系。基础阶段重点强化C语言程序设计和Python编程设计,通过电子电路调试等实训掌握硬件开发基本功。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服务机器人技术与运动控制理论,引入SLAM导航与规划等前沿技术模块。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学生需完成机器视觉系统调试、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等12个专项实训,其中智能服务机器人跨企业培训中心配备千万级设备支持虚实结合训练。
产教协同机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中国一汽共建的智能制造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将企业真实生产线转化为教学场景。根据网页2信息,学生可直接参与工业智能控制技术研发项目,例如在汽车总装车间进行智能焊接机器人的装调测试。这种"教室与车间联动"的模式,使毕业生掌握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等6项行业认证要求的核心技术。
专业建设成果体现在竞赛获奖与就业质量双重维度。近三年获得FIRA机器人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冠军2项,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应用于一汽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就业方向覆盖机器人运维工程师、应用场景设计师等岗位,据网页2数据显示,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37%,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每年开展定向招聘。
面向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需求,专业正在推进数字孪生技术与教学融合。网页6提及的校企合作开发知识图谱赋能教材,将传统教学内容重构为可交互的立体化学习系统。未来规划建设5G+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重点培养学生在多机协同控制、云端数据管理等领域的复合能力,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输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