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四个自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自2009年创办以来逐步形成“中外结合、本硕衔接”的国际化办学特色。2020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依托人文学院学科优势,构建了涵盖语言基础、文化传播、教育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目前该专业已培养本科生741人,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并与泰国、韩国等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为西北地区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课程体系围绕语言学、中外文学、跨文化交际三大支柱展开。毕业生需掌握汉英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传播技能,能够胜任国内外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及文化管理等工作。其特色在于紧密结合陕西“自贸区”建设需求,通过职业技能模块与教育实践模块强化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实操能力,近五年考研率稳定在35%-40%,国家汉办志愿者录取率高达75%。
课程体系与模块划分
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
- 语言基础模块: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核心课程,占比总学分30%;
- 文化基础模块:设置中外文化比较、国外汉学研究等课程,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专题;
- 教育实践模块: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等课程衔接海外实习;
- 职业技能模块:增设涉外秘书实务、中华才艺专题等实践类课程。所有课程需完成149.5学分,并嵌入泰语、韩语等第二外语选修,形成“汉语+英语+小语种”的复合能力结构。
国际化实践与师资力量
专业构建了覆盖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7个海外实习基地,三年级学生全员参与为期4.5个月的海外教学实践。师资团队中75%拥有博士学位,62.5%为硕士生导师,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100%,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出版专著12部。独特的“双导师制”聘请基础教育专家10人,强化教学理论与行业需求对接。
培养成效与数据支撑
- 升学路径:累计115人考取研究生,2014级应届考研率达55%,部分学生进入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深造;
- 国际输出:74名学生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赴泰国、韩国等开展汉语教学;
- 留学生培养:2019年起招收津巴布韦、吉尔吉斯斯坦等6国学历留学生,实施定制化培养方案;
- 第二课堂:组织留学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感知汉文化”短训班、双语微视频创作等活动,276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本硕贯通培养,依托本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实现课程共享;二是实践导向突出,通过“海外实习+留学生互动”构建真实教学场景;三是国际化办学模式,形成“引进留学生”与“输出志愿者”的双向循环。在“国际中文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其以语言能力为根基、文化传播为纽带、跨文化实践为路径的培养框架,为区域对外开放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