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扎根于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社会需求,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作为南疆地区最早开设的环境类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不仅拥有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产业紧缺专业资质,更通过"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定位,构建起覆盖水、气、固废、土壤污染治理的全链条教学框架,为地方环保事业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该专业在2022年第三方评价中取得4.7分综合满意度,展现出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采用"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双轮驱动模式。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理论课程,配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价值千万的先进实验设备。教学团队特别强化"环境监测-工艺设计-工程实施"的能力培养闭环,例如《环境监测实验》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采样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操作,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则模拟工业废气处理场景。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四年贯通式"培养特色。低年级通过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夯实基础操作能力;高年级则进入环境监测中心和校企共建基地,参与真实项目。数据显示,近五年教师指导学生完成10余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例如利用新疆生物类固废资源化技术开展生态修复研究。学生还需完成2周创新创业实践,包括环保企业调研与工艺流程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科研双优型"发展路径。10人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10%、硕士占比90%,形成以自治区青年教师竞赛获奖者为骨干的梯队。团队近三年承担5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在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毒理学领域发表50余篇核心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将南疆盐碱地改良等地域性课题融入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地方需求深度契合。
就业导向方面,专业构建起"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网络。依托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与喀什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41.2%进入环保行政部门从事环境监察,35.8%任职环保企业负责工艺设计,另有18%选择考研深造。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南疆地区环境监测站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