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还券是融资融券业务的核心环节,其会计处理需要严格遵循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融券业务形成的负债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负债核算,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实务操作中,需区分直接还券和买券还券两种模式,并结合保证金处理、公允价值调整及利息计提等要素进行分录编制。
直接还券的会计处理需重点反映证券账户间的划转。当客户归还从证券公司借入的证券时,证券公司需将原计入融券账户的资产转回自营账户。例如,客户归还10万股A股票时,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成本)——自营账户 4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自营账户 2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成本)——融券账户 4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融券账户 200,000
同时,需退还客户保证金:
借:存入保证金——融券保证金 600,000
贷:银行存款——融券保证金 600,000
买券还券模式的流程更复杂,需分步处理资金划拨与证券交割。假设客户通过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归还,需先划转资金至信用备付金账户:
借:结算备付金——信用备付金
贷:银行存款——客户信用资金
随后完成证券交收:
借:代理买卖证券款——信用交易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融资融券代理买卖证券支出
贷:结算备付金——信用备付金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融资融券代理买卖证券收入
最终证券账户的划转分录与直接还券一致。
公允价值变动调整是融券业务的关键步骤。若归还时证券市价低于初始融券价格,需调整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例如,A股票市价从10元跌至8元,需确认2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A股票(融券) 2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融券账户 200,000
若客户未及时补足保证金导致强制平仓,还需将融券账户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自营账户,并冲销相关损益科目。
利息处理需贯穿整个融券周期。证券公司每月计提应收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融资融券业务利息
贷:利息收入——融券利息收入
客户支付利息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自有信用资金
贷:应收利息——融资融券业务利息
若利息逾期未付,需转为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实务中还需注意权益事项处理,如融券期间证券派发红利或配股。以现金红利为例,证券公司需在除权日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客户以信用资金归还红利时:
借:代理买卖证券款——信用交易
贷:银行存款——客户信用资金
借:银行存款——自有信用资金
贷:应收股利
综上,融券还券的会计处理需系统整合金融负债计量、公允价值调整和资金流转三大模块。通过分步确认证券账户划转、动态反映市价波动、及时计提利息费用,可确保财务信息准确体现融券业务的经济实质与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