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工程认证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多项资质,并与华为、东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了“四步一体”循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该专业以“工学结合、引企入院、园校协同”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专业基础学习→专业技能培养→生产实训提高→社会实践检验”的闭环培养流程:
- 前两年重点夯实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
- 第三年通过软件工程实验室和华为网络实验室开展项目化实训;
- 第四年进入寿光市软件园等产业园区完成真实项目开发,实现“从课堂到产业”的无缝衔接。
课程设置与学科优势
课程体系突出“软硬兼修、前沿融合”特色,核心课程包括:
- 计算机系统层: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 软件开发层:JAVA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
- 交叉创新层: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网络安全技术
专业依托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和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开设大数据分析综合实训等特色课程,将产业标准直接融入教学内容。近三年新增动态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模块化课程,响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社团导趣、竞赛促学”机制,构建了多层次实践平台:
- 校内工作室:人工智能、云计算等7个师生工作室实施小班制工程化教学
- 国家级竞赛:近三年获蓝桥杯全国二等奖、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特等奖等50余项
- 认证体系:Pearson VUE国际考试中心提供华为认证、CCF CSP认证等职业资格考核
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完成3个企业级项目开发,其中大数据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直接对接潍坊农业信息化项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专业现有教师1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人,博士占比13.3%。2025年新增6位潍坊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包括:
- 王学伟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持国家级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
- 付瑞副教授(获澳大利亚发明专利2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
- 刘君副教授(发表中科院二区论文10篇,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15项,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形成研究优势。校企联合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已在寿光蔬菜基地规模化应用。
就业升学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主要去向包括:
- IT龙头企业:华为、东软等合作企业定向招聘
- 政府与事业单位:国家税务局、人民银行等信息技术岗位
- 创新创业:依托校内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办科技公司
考研升学率稳定在20%以上,2024届毕业生考入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校企合作方向学生可通过“3+4”贯通培养直接进入潍坊学院硕士项目,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