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专科专业之一,以服务区域电力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紧密对接电力行业需求,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产教融合模式,为学生构建从电力系统运行到智能配电网管理的完整知识框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普及,专业还融入了前沿领域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拓宽路径。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该专业以“德技并修”为核心理念,聚焦电力系统的全链条技术需求。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运维、变电综合自动化等核心能力。通过三年学制,学生需达到能独立完成配电设备安装调试、电气二次回路识图接线、智能电网运行维护等岗位要求,其中电力安全生产技术与法规课程贯穿培养全程,强化职业规范意识。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强基础、重应用”特点: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夯实电路分析与设备控制能力
- 核心技能模块涵盖供配电一次系统、配网继电保护及其自动装置,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接线调试实操
- 行业前沿课程设置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配电网运行,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
- 安全规范教育特别设置电能计量、电力安全生产专项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校企双元、虚实结合”的特色模式。校内建有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室、电气二次回路仿真实训平台,配备智能变电站沙盘等教学设备。校外与南方电网、地方供电局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实施“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对接”三阶段培养。学生需在毕业前取得电工职业资格证或变电站值班员证书,近三年技能大赛获奖率达省级以上表彰257项。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电力系统运维:在供电局、变电站从事设备检修、智能电网监控
- 工业电气控制:为工矿企业提供电气自动化解决方案
- 新能源应用:参与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场的配电系统建设数据显示,该专业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通道进入贵州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随着西南地区电网改造提速,专业人才在配电设备安装调试、建筑照明设计等细分领域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