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医工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产教融合的实训模式,构建了覆盖口腔修复工艺全流程的教学框架。该专业聚焦数字化义齿制作和传统工艺技术双轨并重的培养方向,形成了从牙体解剖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知识链,为区域口腔医疗产业输送了大量具备精益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
- 基础医学模块:包含《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等课程,夯实医学理论基础
- 核心工艺模块:
- 《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侧重烤瓷冠桥制作
-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覆盖种植义齿工艺流程
-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强化精密铸造技术
- 前沿拓展模块:融入《口腔医学美学》《3D数字化设计》等跨学科内容,对接行业技术革新。特别设置的《牙体雕刻技术》通过200学时以上的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0.1毫米级精度的牙体形态塑造能力。
专业教学突出岗位能力导向,依托校内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校外义齿加工企业双元培养机制。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口腔技工中心进行顶岗实习,需完成包括CAD/CAM数字化设计、种植体上部结构制作等12项核心技能考核。校企共建的《口腔工艺管理》课程引入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养学生建立医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
在职业发展路径中,毕业生可获取口腔修复工(高级)和口腔技师双证书,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医疗机构:承担义齿制作、设备维护等技术支持
- 生产企业:从事数字化义齿设计、质量检测等技术岗位
- 教育科研:参与新型口腔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良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将《种植义齿工艺技术》等前沿课程纳入学分银行,支持学生向口腔修复体设计工程师等新兴职业转型。近三年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义齿企业的对口就业率保持85%以上。
面对口腔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专业建设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与智能技术应用的平衡发展。教学团队开发的《口腔医学技术虚拟仿真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通过VR技术还原临床操作场景。同时保留蜡型雕刻等传统工艺实训,确保学生掌握手眼协调的精细操作能力。这种守正创新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适应现代化义齿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也具备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技术底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