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的建筑学专业作为省级创新创业专业和新工科建设点,依托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科平台,形成了以五年制工学学士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城乡建设需求,通过博雅教育与建筑类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为建筑行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学科架构
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强调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等领域的综合能力。通过建筑学主干学科,联动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形成多维度知识体系。课程设计中突出创新意识与持续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例如在开发与管理中平衡功能、技术与艺术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三大模块:
- 设计理论模块:如建筑概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原理;
- 技术支撑模块:涵盖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工程技术课程;
- 历史与人文模块: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文化积淀类课程。
实践教学通过40周的集中训练展开,具体流程为: - 基础技能培养(美术实习、建筑测绘);
- 现场认知(工地实习、建筑认识实习);
- 综合应用(设计院生产实习),强化从图纸到施工的全流程把控能力。
三、学制与职业发展路径
专业采用五年制弹性学制,最长修业年限为7年,毕业生获工学学士学位。职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设计领域:进入建筑设计院、景观园林设计院从事方案设计、室内设计;
- 管理领域:在房地产企业、政府部门参与项目策划、施工管理;
- 学术领域:攻读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硕士专业,或赴海外深造。据第三方评价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4.3分,显示出较强的市场认可度。
四、教学资源与专业优势
学院拥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建筑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师资团队由刘岩民教授(国家注册规划师)领衔,整合了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力量。此外,专业作为福建省示范性专业群的一部分,与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形成协同效应,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等真实案例研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