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数字化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框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双元合作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竞争力,在课程设置、证书获取、就业方向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成为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性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以“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为培养根基,构建了覆盖旅游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培养方案突出三大核心能力:
- 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旅游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新媒体运营》等课程,掌握智慧旅游技术
- 管理与服务能力:依托《前厅服务管理与数字化经营》《客户公共关系》等课程培养岗位实操技能
- 创新创业能力:设置《毕业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专业课程采用“平台+模块”架构,形成四层递进式学习路径:
- 基础素养层:《旅游学概论》《金融学基础》等夯实理论根基
- 核心技能层:聚焦《导游实务》《景区策划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12门核心课程
- 实践拓展层:包含调酒技艺、茶文化体验、Opera酒店系统实操等特色实训
- 产教融合层:与长隆集团共建订单班,开展景区运营、旅游主播等真实项目训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教学改革,在《Python数据分析》《OTA运营》等课程中引入行业真实数据,实现教学内容与智慧旅游发展趋势同步更新。
三、职业发展支撑体系
专业构建了“证书+岗位”双导向发展通道:
- 职业资格证书:覆盖导游资格证、旅行策划师等7类证书,其中1+X新媒体运营证书(中级)获新华网认证
- 就业矩阵:
- 政府部门:旅游行政管理、文旅调查分析
- 企业机构:涵盖旅行社计调、酒店督导、旅游电商运营等12类岗位
- 创新创业:支持研学旅行策划、旅游自媒体运营等新业态
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广之旅、长隆旅游区等合作企业的就业率达93%,岗位晋升周期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30%。
四、特色化培养模式
该专业实施“双向导师制”实践教学,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指导项目:
- 实训基地:与中国大酒店、广州塔等2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 竞赛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旅游策划大赛、数字化营销挑战赛等,近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5项
- 国际视野:通过《现代服务英语》《领队实务》等课程培养跨境旅游服务能力
特别在数字化文旅领域,专业开发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数字营销》等前沿课程,与清远日报社共建新媒体运营实训室,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旅游推广。
五、持续发展潜力
专业通过“三位一体”实践模式(短周期课程实践+中周期实地考察+长周期企业实习),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动态匹配。2024年新增《邮轮服务管理与运营》《旅游主播实务》等课程,响应粤港澳游轮经济带建设需求。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专升本衔接通道,近年有毕业生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攻读旅游管理本科。
从课程革新到就业保障,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展现出“产教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职业发展多元”的鲜明特色,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希望在旅游行业实现快速职业成长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提供了从技能训练到职业晋升的完整培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