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学院近年来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教育理念,通过系统整合体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作为云南省首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该校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体育与德育、智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并在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其改革路径既呼应国家“五育并举”战略,又为民办高校探索体育育人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教育理念与改革路径的双重突破
学校将体育强国思想融入办学实践,提出“体育是塑造完整人格的核心载体”的育人逻辑。通过成立校级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体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施方案》,明确“健康促进、竞技提升、产业协同”三维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包括:
- 建立“勤锻炼”阳光体育联赛机制,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比赛”的常态化体育生态
- 推行“分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
- 创新体质健康优良等级证书认证制度,将体测优秀率纳入教学考核指标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专业建设层面,体育教育专业构建了“懂教育、强体育、重健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呈现三大特点:
- 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等理论课程,强化科学健身认知
- 技能培养梯度化:通过“基础运动—专项训练—教学实践”三阶段培养路径,打造“一专多能”人才
- 教考分离制度:引入国家级裁判、专业运动员等校外专家参与教学评估,保障教学质量
三、实践平台与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
学校搭建了“四位一体”的体育实践网络:运动会与体育文化节构成年度盛事,“三大球”联赛形成品牌赛事,28个体育社团覆盖各类运动项目,校企共建的新活力体育产业学院打通产教融合通道。值得关注的是,该校首创“微型马拉松+奥运冠军分享会”组合活动,通过郭伟阳等体育明星的现场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数据显示,改革后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至18.7%,864名学生获颁首批体质健康证书。
四、师资建设与长效机制的保障体系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型”师资培育计划,组建起含7名教授、12名副教授的专业团队,其中33%核心课程由高职称教师主讲。通过建立责任状制度,将改革任务分解至党委宣传部、体育学院等责任单位,配套教师锻炼激励机制和体育社团建设专项基金。在硬件投入方面,投资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习馆和数字体育博物馆,打造智慧化体育教学空间。
从2024年启动改革到2025年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昆明城市学院已形成“理念引领—课程创新—实践强化—制度保障”的闭环体系。这种将体质提升与人格塑造相结合、技能培养与文化浸润相统一的育人模式,不仅使该校成为区域体育教育改革标杆,更为破解大学生体质下降、运动参与度低等普遍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其“城院样板”的持续深化,正在重新定义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