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这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构建了涵盖本科至博士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绿色低碳能源技术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新能源开发、绿色运载工具设计等领域展现显著竞争力。
学科建设与培养方向
专业下设绿色运载工程和绿色能源工程与管理两大模块,学生可在完成基础课程后根据兴趣选择细分方向。课程体系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理念,核心课程包括:
-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支撑能源转换与传递的底层理论;
- 人工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赋能智能动力系统设计;
-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节能工程:聚焦碳中和目标实现。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师资团队100%具有海外名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包括国际高被引学者和顶尖学术组织负责人。例如,学科带头人周裕教授是实验流体力学领域权威,Bernd R Noack教授在人工智能控制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专业建有国际流固声耦合与控制学会,主导的学术会议成为该领域三大国际交流平台之一,并与香港理工大学、欧美多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推行全程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可加入课外科技小组参与无人机研发、太阳能汽车设计等实践项目。实验室资源覆盖风洞测试、能源系统仿真等前沿领域,学生通过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直接对接企业需求。近五年承担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2项重点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国家级课题的机会。
就业前景与国际合作
毕业生主要进入能源、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就业单位包括比亚迪、大疆、华为等头部企业,以及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约30%学生选择深造,赴剑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国际名校攻读学位。专业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建立合作,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强化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