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大学作为宁夏地区绘画专业排名第一的高校,其绘画专业以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为办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和B级学科评级的学术地位,更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兼具创作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培养体系、课程结构、资源平台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科学文化素养与艺术理论的深度融合。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油画、版画、壁画、水曲柳雕刻等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塑造。通过下乡写生、艺术考察、毕业创作等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形成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的职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技法+专业方向+文化素养的三维架构:
- 技法锤炼:设置素描、色彩、人体写生等核心课程,建立扎实的造型基础
- 方向深化:分设中国画、油画、雕塑三个方向,开设如沥粉贴金工艺、壁画设计、木构语言创作等特色课程
- 素养拓展:融入书法篆刻、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
教学资源建设凸显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双重优势。学院拥有20个专业画室、400平方米陶艺雕塑工作室及晋陕沿黄民间手工艺展览馆,将剪纸、重彩、镶嵌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同时配备VR虚拟实验室和数字艺术平台,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师资队伍中既有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的学术骨干,也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
在实践创新体系中,学院构建了竞赛驱动+科研反哺的育人机制。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教师团队主持国家级艺术科研项目2项、自治区级课题18项。这种以展促学、以研助教的模式,使毕业生在美术馆、教育机构、文化企业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