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紧密对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了以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票务管理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课-岗-赛-证-创"融合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依托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培养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线从事站务管理、行车指挥、设备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下从课程设置、实践体系、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服务礼仪、电工基础、信号基础,为学生奠定行业认知与通识能力。核心课程聚焦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管理、安全与应急处理,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岗位技能。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涵盖列车运行图编制、调度指挥等实操内容,而《自动售检票系统及票务管理》则培养学生处理票务设备故障的能力。此外,设置交通专业英语、客流预测等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呈现"虚实结合、校企联动"的特点。校内建有站务实训室、行车调度仿真实训室、票务管理实训室,配备1:1地铁闸机、OCC调度控制台等设备,可完成车站火灾应急演练、大客流组织等实训项目。校外与深圳地铁、南宁轨道交通、广州地铁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岗位的顶岗实习。特别在行车调度指挥、设备养护、客运服务等关键技能训练中,采用"企业导师+专任教师"双指导模式,确保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就业方向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岗位群。初次就业主要面向站务员、安检员、行车值班员等一线岗位,发展岗位可晋升至值班站长、行车调度员、设备技术主管。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乌鲁木齐地铁、兰州轨道交通等企业的岗位适应率达92%。值得注意的是,专业通过"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近三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
专业建设特色体现为"三强联动"。师资方面,组建了由副教授、行业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教学成果方面,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自治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校企合作方面,与佳都科技、航铁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城轨应急处理虚拟仿真系统》等教学资源。这种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使专业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的就业率。
在区域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该专业依托学校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广西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等平台优势,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智慧运维、智能调度等新兴领域课程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轨道交通网络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