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政法类高校,上海政法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凭借独特的培养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显著优势。该专业2025年位列上海地区经济与金融专业排名首位,被评定为A级专业,其建设成果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成为学校重点打造的交叉学科标杆。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该专业通过法商结合培养体系和多元化实践平台,培养既懂金融实务又具备法治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经济+金融+法律"三维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经济学基础模块,同时设置金融数据分析、证券投资模拟等实务操作类课程,并创新开设金融法规专题、区块链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期货投资模拟等实践课程占总学分30%,学生在校内金融实验室即可体验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决策。
培养模式凸显三大特色:
- 法商融合深度化:通过经济法学院共建机制,将金融法规课程嵌入专业必修模块,要求学生在证券发行、企业并购等场景中同步掌握《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应用
- 实践教学立体化:构建"校企双师制"培养体系,与万联证券共建证券投资模拟课程,与中国银行合作开设"金融科技菁英班",引入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进行现场教学
- 数字技能专业化:设置金融大数据分析及Python应用、人工智能基础等前沿课程,建设金融科技实验室,对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数据平台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行业适配性上,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就业协议签约率高达98%,金融机构就业占比62%,起薪水平超出上海市本科平均工资32%。主要流向包括商业银行、期货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其中约15%毕业生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金融审计工作,凸显法商复合能力优势。
学科交叉创新是该专业的核心发展动力。作为全国首批开设经济与金融(人工智能法学方向)的高校,专业建设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前沿,在课程中设置数字货币与金融风险管理、数据资产入表实务等特色模块。与上海纪录片学院联合开发的金融可视化分析课程,将大数据处理与影像呈现技术结合,培养数字时代的金融信息传播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