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教学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立足高职教育特色,通过课赛证融通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构建了覆盖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竞赛提升、职业认证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学生在国家及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升学率长期位居学校前列,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以“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培养核心,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协调能力。其目标是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工作者及文字相关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围绕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核心课程展开,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同时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等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职业能力。
二、特色育人模式
- 文化浸润与竞赛赋能
专业将诗词、国学等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通过“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等赛事平台激发学生潜能。例如,吕漪曼、杨柏林等学生曾获国家级奖项,成为全国唯一在该领域获奖的高职院校。 - 多元实践平台
- 校内实训:依托微格实训室和数字编辑实训室模拟真实教学场景。
- 校外合作:与紫茶小学、景贤学校等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一线教学体验。
- 升学与就业双通道
毕业生可选择直接就业或通过专升本考试攻读汉语言文学本科,部分学生进入教育科研领域深造。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以“师范技能+文化素养”为主线,包含三大模块:
- 学科基础模块:如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夯实文学功底。
- 教学技能模块:包括小学语文教学法和班级活动管理课程,强化教案设计、课堂互动等能力。
- 拓展提升模块: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三笔字训练等活动,提升传统文化应用能力。
四、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团队以博士、硕士为主体,如文学博士张又文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普通话课程中采用个性化语音改进方案;王洪生副教授深耕古典文学教学,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诗词文化内涵。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治”理念,通过舍长班委负责制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五、就业前景与社会反馈
就业方向呈现“主辅结合”特点:
- 主流领域:70%以上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或培训机构担任语文教师,部分任职于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登峰培训机构等知名单位。
- 衍生领域:约20%进入出版社、新媒体机构从事文字编辑,另有学生考取公务员或社区工作者。用人单位评价显示,学生具备“教学设计扎实”和“文化底蕴深厚”双重优势,尤其在诗词讲解、活动策划等场景中表现突出。
从课程设计到实践落地,江门职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构建了“文化传承+技能强化”的育人生态,既回应了基础教育对语文教师的核心需求,又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高职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