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6年开设本科教育以来,始终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隶属工商管理类,是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依托管理学院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形成了“管事理人,居安资深”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以及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近五年累计输送500余名专业人才。以下从培养体系、实践模式、科研支撑及社会认可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应用型导向的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以管理学为基础,融合经济学、劳动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系统性思维与实操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涵盖三大模块:
- 核心专业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绩效管理、薪酬设计与管理、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等,注重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的掌握;
- 基础理论课程: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劳动经济学,夯实学生理论素养;
- 法规与工具类课程:涉及劳动人事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等,提升政策分析与工具应用能力。学制四年,修满160学分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设置弹性学制(3-8年),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校内外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强化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专业构建了三大实践培养模式:
- 校内模拟实训: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开发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案例库、视频资料库及模拟软件,实现“校企结合”的场景化训练;
- 校外实践体验:与本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岗位实习、人才测评等服务,促进理论与实务衔接;
- 产学研联动:以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为平台,联合咨询机构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推动组织面试、人才规划等实战项目落地。例如,中心为本地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并承担企业案例库建设,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高水平师资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团队由11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4.5%,2人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科研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聚焦两大方向: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涵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脑力劳动者激励、创新人才开发等课题;
- 区域人力资本研究:包括人力资本计量、区域经济匹配度、人才绩效评价等领域。团队近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并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申报,如张青海教授在绩效评价与管理方向的研究成果显著。
四、社会认可度与职业发展前景
根据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该专业获评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4★),位列全国第32名,彰显其办学质量。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招聘、培训、薪酬设计等岗位,部分进入科研或教育领域。专业通过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如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交叉课程,回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区域影响力与行业适配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