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作为贵州省内8所开设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其专业定位聚焦于培养适应现代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民办院校的灵活机制与地域特色,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职业能力。随着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招生要求和就业导向上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致力于塑造具备服务、管理及协调应变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课程包括《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高铁客运服务管理与实训》等,着重强化学生对高铁运营流程、安全管理和智能客服技术的掌握。通过形体舞蹈训练和形象设计等特色课程,提升学生职业形象与沟通技巧,同时引入航铁模拟舱和票务系统等实训设备,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掌握标准化作业流程。
招生选拔设置了明确的身体条件门槛:建议女生身高162cm—173cm、男生172cm—183cm,这一要求基于行业用人标准制定。录取采用分类考试机制,普通高中毕业生需通过文化素质测试(占40%)+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占60%),中职毕业生则需完成文化综合考试(40%)+职业技能测试(60%)。特殊群体如农民工、企业员工还可通过专项类考试入学,体现了职业教育普惠性特点。
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拓展”三维架构:
- 专业基础课:涵盖铁路客运英语、商务礼仪等,夯实行业通用能力;
- 专业核心课:包括应急处置、智能高铁服务技术等,对接岗位核心技能;
- 专业拓展课:延伸至现代服务业管理、会展营销等领域,拓宽就业面向。实训环节特别设置站台安检设备操作和突发事件模拟处置,强化学生应对复杂场景的实战能力。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通道,毕业生可担任高铁乘务员、车站综控员等传统岗位,也能向会展服务、形象顾问等新兴领域发展。学院通过“高原预征班”等项目,为高原部队输送具备专业技能的技术兵源,开辟独特就业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校虽因校园面积未达800亩等指标暂未获批升本,但其专业建设仍保持较强竞争力,近三年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反映出社会认可度。
该专业建设存在民办院校资源有限的客观挑战,但其通过“三元育人”理念(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逐步形成差异化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与贵阳地铁、成都铁路局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日班客运计划编制等实践模块,以适应智慧高铁时代对数字化技能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