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幼儿师范学院以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有机融合为特色,通过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系统化建设,构建了覆盖早期教育、健康管理、机构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合作平台,将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婴幼儿回应性照料等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专多能”的育人模式,为行业输送具备科学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以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两大模块。前者侧重理论构建,涵盖婴幼儿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营养与喂养等基础领域;后者聚焦实践能力培养,设置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伤害预防与处理、家园共育等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1+X证书考核标准,将幼儿照护和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课程设计,确保学生掌握托育机构岗位所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内外协同”模式,通过三类场景提升职业适应力:
- 校内情景化实训:利用形体舞蹈实训室、卫生保健实训室等专业化场所开展模拟照护训练
- 校企合作实践:与南昌乐贝尔现代幼儿园、樟树市启博幼儿园等机构建立职教合作基地,实施岗位轮训
- 智慧托育实训:借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进行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等数字化能力培养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托育机构担任育婴师、保健教师,在早教中心从事教育活动设计,或在健康管理机构承担营养管理师等岗位。数据显示,专业与10余家优质托育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以上,其中幼儿园保教主任、托育机构管理岗等中高端岗位占比逐年提升。
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育护养管”四维融合的创新模式:
- 育:掌握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与家庭教育咨询技能
- 护:具备卫生保健和急救处理专业能力
- 养:精通膳食管理与生活习惯培养方法
- 管:熟悉托育机构运营与家园共育协调策略该模式通过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强化学生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竞赛奖项12项,发表婴幼儿行为观察相关论文5篇。
专业建设深度对接国家三孩政策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需求,依托省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与农村幼教协同发展策略研究》,开发农村托育服务特色课程模块。师资团队由双师型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其中高级育婴师占比65%,参与编写托育机构管理实务校本教材3部,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跟行业前沿动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