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自1997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培养具有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不仅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20年还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依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优势学科资源,其课程体系融合了化学基础与工程技术,形成了覆盖水、气、固、噪声污染控制的完整教学框架,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能胜任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需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核心技术能力。课程设置以化学为基础,构建了四大模块:
- 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夯实学科根基
- 污染控制核心课程: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及配套课程设计
- 交叉应用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强化实践能力
- 前沿技术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紧跟学科发展动态
二、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94.4%具有博士学位,88.9%拥有企业工程实践背景,形成了一支学术与工程并重的师资队伍。在刘咏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及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依托四川省环境保护持久性污染物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学生可参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实际项目研发。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专业构建了"实验室-实践基地-企业项目"三级培养体系:
- 校内拥有12个本科教学实验室,生均实验面积达5.64㎡
- 与20余家环保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污水处理厂运营等实战训练
- 通过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参与真实工程项目设计2020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38.7%,就业方向涵盖环境监测、工程咨询、污染治理等领域,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的毕业生占比超过60%。
四、专业特色与发展优势
作为西南地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重镇,该专业凸显三大特色:
- 学科交叉优势:依托化学学科底蕴,强化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 区域服务定位:聚焦长江上游农村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等地域性环境问题
- 工程认证导向:按照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优化培养方案,毕业生可考取环保工程师等执业资格通过环境化学与环境微生物等特色课程,学生能系统掌握从污染诊断到治理修复的全链条技术,近三年毕业生对专业满意度达91.2%,用人单位评价其"理论基础扎实、实践适应力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