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拥有60余年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办的淮阴师专中文系。该专业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形成了以周本淳、于北山等学者奠定的厚重学术底蕴,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占比达85%。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其师范认证在省内具有示范效应,2018年率先通过中学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入选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构建了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专业定位聚焦"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明确指向中学语文教育领域。课程体系设置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全程导师制"与"母语强基工程"双轨并行,通过读、写、听、诵结合的千篇经典研读夯实专业根基;二是"三层次"课程结构覆盖学科基础(如古代汉语、文学概论)、教育理论(如认知与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技能实训(如三字书写训练、教师口语);三是"多维立体"实践平台包含20余家常州中小学实习基地、近百名校外导师指导体系,以及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支撑。
师资团队建设突出"双师型"导向,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60%,拥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青蓝工程骨干等称号者近10人。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出版专著教材25部,建设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古代文学、逻辑学)和重点教材《沟通与写作》,为师范生培养提供强大学术支撑。
培养成效体现在三方面突破:一是竞赛成果突出,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大赛17项、国家级作文竞赛100余项,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二是升学质量显著,毕业生考入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比例逐年提升,2023届考研方向涵盖文艺学、学科教学(语文)等领域;三是就业竞争力强劲,当年考编考公率达40%,教师招聘考试屡现笔试面试双第一案例,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9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认可度达95%以上。
专业持续优化培养路径的三大创新举措值得关注:首先推行"一文双能"培养模式,既强调人文素养积淀,又强化创意写作与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次构建"校地协同"机制,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共建教研共同体,实现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深度对接;最后实施"国际化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双语课程模块和跨文化交流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为新时代语文教育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