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自2020年设立以来,依托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立足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培养导向,通过四年系统性学习,致力于培养掌握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建设累计投入580余万元,建成5个专业实验室,并与腾讯、深信服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
在专业建设层面,怀化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形成了以湖南省智能机器人与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为核心的平台支撑体系。实验室总面积达3760m²,配备GPU服务器、深度学习服务器等高端设备,并与计算机类其他专业共享9个实验室资源。师资团队由5名教授、6名副教授及12名博士组成,近四年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3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开发省级一流课程2门,形成了“学术研究-教学转化-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
课程体系设计突出模块化与前沿性特征:
- 核心理论模块:包含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最优化方法等基础课程
- 技术实践模块:设置Python程序设计、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等实操性课程
- 交叉创新模块:开设智能机器人系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跨学科课程特别注重算法设计能力培养,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架构、数据聚类分析等课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配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平台,近四年学生团队在北斗杯无人机创意项目、湖南省智能导航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项。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通过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泰迪智能科技等20余家企业的实践基地,建立“学期制企业实训”制度:
- 大一开展行业认知实习,参观深信服科技等企业研发中心
- 大二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模块开发
- 大三进入华迪信息等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
- 大四完成毕业设计与产业课题联动2025年与泰迪智能科技共建的“上进双创工作室”,引入大模型智能体技术教学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AI算法工程师岗位能力标准化训练。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胜任AI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等职位,覆盖互联网、金融、医疗等15个行业领域。第三方统计显示,该专业毕业生起薪水平高于同类院校30%,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1%。未来,专业将深化产教融合战略,重点推进大模型技术与课程体系融合,建设智能体开发实训基地,为区域数字经济输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