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始终围绕国家制造业升级需求,构建了以塑性成形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安徽省重点教学改革试点和省级传统专业改造升级项目,通过融合机械设计、数字化控制与材料科学,着力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强调轧制工程学、模具CAD/CAM等核心技术的实践应用,并与马钢、长江钢铁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金属塑性成形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智能装备开发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程师。学生需掌握从轧制工艺优化到冲压模具设计的全流程技术,并能在冶金、汽车制造等领域开展工程实践。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国际视野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强化工程素养,毕业生可胜任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及设备运维等岗位。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奠定学科根基;
- 核心技能:金属塑性加工学(含轧制、挤压、冲压方向)、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强化工艺设计能力;
- 前沿技术:模具CAD/CAM、智能制造装备课程对接工业4.0需求。实践环节依托轧制实验室、数字化冲床实验室及计算机仿真平台,开展金属成形工艺模拟与模具拆装实训。师资团队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称号,教授占比达27%,并聘请马钢高级工程师参与案例教学。
就业方向与行业优势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华东地区的冶金产业集群与汽车产业链,典型雇主包括:
- 金属加工企业:从事轧制生产线优化、有色金属挤压工艺开发;
- 装备制造领域:参与冲压模具设计、热成型设备研发;
- 科研院所:开展新材料成形技术攻关。近五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宝武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另有约15%选择攻读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深造方向涵盖增材制造、智能成形等前沿领域。
专业特色与发展趋势
该专业突出三大差异化优势:
- 区域产业适配性:紧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开设冲压工艺学等特色课程;
- 数字化升级:引入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教学内容,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实训平台;
- 工程师认证衔接:通过省级工程师学院试点项目,对接注册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未来将深化与赛为智能(上市公司)的产教融合,在轻量化材料成形、绿色制造工艺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支撑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依托省级教学团队与校企联合实验室,马鞍山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形成"基础扎实、技术领先、就业强劲"的良性发展态势。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该专业在精密成形、智能工厂等方向将持续释放人才培养潜力,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