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立足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紧密对接襄阳“新能源汽车之都”与“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目标。该专业以三横两纵技术架构(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技术、基础支撑技术为“三横”,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为“两纵”)为核心,构建了涵盖智能传感器、线控底盘、车路协同等领域的教学体系。学校依托比亚迪产业学院、宇通客车等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区域汽车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轨并行
专业课程设置聚焦智能化与网联化两大方向。基础课程包括汽车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概论,夯实学生机械与编程基础。核心课程则分为三大模块:
- 感知与决策模块:如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培养环境感知与数据处理能力;
- 控制与执行模块:涵盖底盘线控系统装调、智能座舱系统调试,强化车辆动态控制技术;
- 协同与验证模块:通过车路协同系统测试、整车综合测试,掌握系统集成与验证方法。课程设计中嵌入1+X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共享出行服务)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认证无缝衔接。
培养模式:产教融合驱动创新
学校构建“四维一体”培养体系:
- 真实场景实训:在校内建设道路应用实训室、环境感知综合实训室,模拟自动驾驶测试环境;
- 企业岗位实习:与比亚迪、东风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拆装、故障诊断等实战训练;
- 技术攻关协同:联合腾龙汽车、楚云机电等企业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近三年完成13项科技攻关,授权82项专利;
- 现代学徒制培养:与30余家车企联合推行“双导师制”,2024年现代学徒制学生规模达2500余人,优秀毕业生已参与埃及、俄罗斯等海外技术支援项目。
就业前景:多维赛道协同发展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超50%,C-V2X终端装配率达50%,催生庞大人才需求。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领域:
- 研发测试端:从事智能传感器标定、自动驾驶算法验证等工作,薪资水平较传统岗位提升30%;
- 生产制造端:在线控系统装配、整车参数调优等环节担任工艺工程师,企业反馈岗位适配度达92%;
- 运维服务端:承担车联网设备安装、智能汽车故障检修等任务,可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检修技师等证书晋升技术主管。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50%,年均薪资涨幅达15%,显著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在襄阳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的背景下,该专业通过课程迭代(新增人工智能技术、氢能应用等方向)、平台升级(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生态共建(参与全国智能网联客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重路径,持续为智能汽车产业注入创新动能。这种“专业与产业共生共长”的模式,正在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范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