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法学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2年创办以来,依托母体院校江西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不仅注重法学基础理论的系统化教学,还通过强化实务能力培养和创新教学模式,在江西省独立学院中占据领先地位。其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模式均体现出对法律职业需求的深度契合,尤其在司法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方面表现亮眼。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并重
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核心,覆盖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刑法学等13门主干课程,同时引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等实务性内容。课程设计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既夯实学生的法学理论功底,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模拟法庭实验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司法场景训练机会。
师资力量:学术与实务双轨并行
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比达57%,部分教师兼具全国人大代表、仲裁员等社会职务。同时,学院聘请了南昌市多家知名律所的资深律师担任兼职导师,形成“学术导师+实务导师”的双轨制培养模式。这种配置不仅保证了理论教学的深度,还通过师徒制实习(如大四学生在律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务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与就业前景
专业定位清晰指向“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毕业生可胜任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法律实务工作,或从事法律宣传、教育等职业。据统计,该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长期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2017年达41.2%,2021年仍保持32.8%的高位。近年来,考研录取率也稳步提升,2022年和2023年分别有24人、14人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深造,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校。
专业优势与区域影响力
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评估中,该专业连续多年位列独立学院第一名。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与司法考试高度衔接,核心课程学分和课时设置对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二是实践平台丰富,与江西秦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开展法律职业技能定向培养;三是区域服务能力突出,依托江西省法学会数据法学研究会等平台,参与地方立法咨询和法治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创新教学模式与支撑体系
学院推行“五环一体”教学改革,将专题讲授、经典研读、实践体验等环节有机融合,打破传统课堂局限。硬件设施方面,电子数据取证鉴定实验室和速录技能训练室等新建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此外,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江西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为专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