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立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聚焦船舶动力系统全产业链需求,形成了以机械设计、动力装置研发、制造工艺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脱胎于1935年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轮机科,2021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毕业生可从事船舶机电设备设计、动力系统集成、智能装备研发等高端技术岗位,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9.3%,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船舶工业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重点培养具备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制造、试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区别于海上方向的船员适任资格培养,陆上方向更强调船舶动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学生掌握从产品研发到生产调试的完整技术链条。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国际船舶制造标准与中国船级社规范,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含高级轮机长、博士等)指导,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船舶动力装置的选型匹配、三维建模、工艺优化等核心任务。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突出机械-热能-控制交叉融合特征,构建三级能力培养框架:
- 基础理论层:包含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轮机工程材料等课程,奠定机械系统分析能力;
- 专业技术层:聚焦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等核心课程,强化动力装置设计能力;
- 实践创新层:通过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实训环节,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特别设置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等特色课程,解决船舶设备腐蚀防护、绿色制造等产业痛点。
三、校企协同与实验平台
专业投入8000万元建设省级航海技能培训中心,配备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等先进设备,可模拟万吨级船舶动力系统运行工况。与湛江港集团、广船国际等1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实施“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顶岗),确保学生掌握船舶电站调试、动力系统故障诊断等实操技能。
四、就业出口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船舶制造业:在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等企业从事动力装置研发,起薪达1.5万元/月;
- 港航管理:进入湛江航运集团、海南海峡航运等企业担任设备管理工程师;
- 科研院所:约15%毕业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攻读硕士,聚焦船舶新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部分优秀毕业生五年内晋升为技术主管,主导LNG双燃料主机、船用燃料电池等前沿项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