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学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企业法务"与"社会治理法治"两大特色方向。该专业依托海宁企业法务学院构建了"政、司、律、校、企"多方协同培养模式,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诊所—巡回法庭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配备全国少有的人民法院高校巡回审判庭,形成了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作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顾问单位,其办学资源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显著优势。
培养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采取"基础+方向+拓展"的三级架构:
- 学科基础课:覆盖法学导论、法理学、宪法学等构建学科认知框架
- 企业法务方向:设置合同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14门实务课程
- 法律职业能力拓展:融入法律谈判、法律英语、法考精讲等实训模块特别设置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精讲课程,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有机融入培养方案。这种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民法典》《公司法》等实体法基础上,同步提升法律文书写作、证据运用等实务技能。
实践教学创新
专业构建了全国领先的实践平台网络:
- 海宁市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庭: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真实司法场景教学平台
- 浙江民营企业法律诊所:年均处理企业法律咨询案件超200件
- 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参与海宁市人大立法技术审核工作
- 模拟法庭与法律谈判实训室:配备标准化庭审设备与同步录音系统通过"真实案件讨论—律所跟案实习—法院庭审观摩—企业法务诊断"的递进式实训链条,学生在大三阶段即可接触完整诉讼流程。
师资与资源保障
专业教师团队具有显著的"双师双能"特征:
- 95%教师持有律师/仲裁员资格,包含嘉兴市委法律顾问、省级立法专家等实务专家
- 34.5%高级职称教师主导省级一流课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 31%博士师资涵盖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等多元学术背景校企共建的实务导师库整合了50余位法官、检察官、律所合伙人等实务专家,实施"1名学术导师+1名实务导师"的双导制培养。
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数据显示:
- 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连续保持省内独立学院前三
- 法考通过率超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 考研升学率达18.7%,主要流向五院四系及985高校毕业生在司法机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的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企业法务岗位占比37.2%。这种培养成效得益于"理论教学实务化、实务训练标准化、标准养成制度化"的闭环培养机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