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药学院作为山东省属公办高校,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聚焦医养健康产业需求,形成了一套融合政策导向、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三十余年医学教育积淀,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检测、疾病干预和健康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五年已为区域输送大量基层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者,尤其在智慧养老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构建了“理论+实践+产业”三维联动机制。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医学框架,将健康管理学与临床医学作为主干学科,开设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医疗保险等核心课程,并融入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等前沿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减少交叉内容,增加自主学习空间,例如通过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学中做”模式,促使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慢病防治策略等实用技能。实践学分占比超过35%,显著高于普通文科专业,确保学生具备岗位胜任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体现了校企协同创新特色。学校建成健康管理产业学院等5个市级现代产业平台,与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太保家园养老公司等17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学生需完成临床见习、实习基地轮岗及社区健康宣讲等环节,例如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曾为老年群体开展无极健身球教学与智慧养老政策解读,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健康干预技术的应用能力。考核方式突破传统试卷形式,引入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与毕业综合测试,重点评估临床思维能力和健康服务方案设计水平。
该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健康产业链衔接得到延伸。学生参与长护险政策落地、老年社工服务等公共项目,在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等基地开展爱心义诊与药品派送,累计服务超800名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专业群建设上,围绕疾病预防-诊疗-康养三大方向,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协同发展,例如在养老机构运营中融合健康营销与现代服务业管理知识,形成跨学科解决方案。这种“专业群+产业链”模式,使毕业生在健康体检中心、商业保险机构等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面向未来,该专业正加速新医科转型,推动健康服务数字化。通过引入智能影像分析、健康状态监测物联网等技术,强化学生在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与运营中的实操能力。课程改革中新增职场压力管理实务、环境治理技术等模块,响应老龄化社会对康养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山东省十强产业政策推进,专业将进一步深化与鲁商集团的产教合作,探索医养健康产业集群下的定制化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