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成为该校戏剧与影视学类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依托与周口市委宣传部的省部共建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目前拥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并在2023年全国应用型专业排名中位列第13名。其课程设置涵盖播音发声学、节目主持训练等核心领域,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三基四能”型人才为培养导向,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性、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技能的熟练度,重点训练学生“能写、能说、能编、能拍”的综合能力。培养方向覆盖广播电视播音、新媒体主持、影视配音等多个领域,旨在输出既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又具备跨学科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不仅可在传统媒体担任主持人、出镜记者,还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活动策划等复合型岗位。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创作基础、艺术概论等,夯实语言表达与艺术理论基础;
- 核心技能课:如电视节目制作、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通过模拟演播厅、数字媒体实验室等实践平台强化操作能力;
- 前沿拓展课:新媒体主持实务、网络舆情监测等课程,适应融媒体时代需求。
教学方法采用“双轨并重”模式,既引入业界专家授课,又通过全媒体实训中心、短视频工作坊等开展项目制教学,实现与媒体行业的无缝对接。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达88%。团队包含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并聘请央视、省级媒体从业者担任兼职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30余项,出版教材22部,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齐越朗诵节等赛事中累计获奖50余项,体现了教学成果的转化能力。
实践资源与就业前景
学院配备600平方米全媒体实训中心,包含融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室、影视配音实验室等8个专业平台,设备总值超千万元。与30余家媒体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包括省级电视台、报社及头部MCN机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部分进入央视、光明日报等机构,另有约15%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研究生。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涵盖传统媒体、政务宣传、网络视听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