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作为高职专科层次的特色专业,依托学校30年办学积淀和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Z世代话语体系+在地文化深挖”为创新方向,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引入非遗传承项目等举措,将传统新闻传播技能与新媒体技术、区域文化资源深度融合。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从师资力量到就业出口,这一专业正以独特的路径探索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养之道。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构建了“课堂+工作室+产业项目”的三维体系。核心课程包括新闻与传播学概论、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策划等理论模块,同时设置短视频新闻策划、融媒体采编等前沿课程。学生通过校报编辑部、校园电视台等校内实践基地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再进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新浪云南等校外平台参与真实项目。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使彭晨等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主导云南非遗传承人系列报道等深度内容生产。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学生需完成综合实践素能训练模块,涵盖军事训练、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大赛等环节。以张裕伟为例,他通过拍摄校园风光、美食短视频积累作品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斩获全国一等奖。专业还鼓励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1项,省级奖项超10项。
面对行业转型,该专业率先开展“破壁实验”。通过将新闻传播与商业逻辑结合,开设网络编辑员、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认证课程,培养既懂内容生产又具备运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新成立的艺术文化产业学院更引入扎染、银器锻造等30余项非遗技艺,推动学生在文化传承与新媒体传播的交叉领域创新发展。这种改革使毕业生就业方向从传统媒体拓展至文旅垂类内容策划、品牌IP运营等新兴领域。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通过“传媒梦工坊”职业指导体系,提供简历优化、作品集打磨等专项服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涌现出进入新浪云南等知名企业的典型案例。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就业满意度评分3.5分显示部分学生存在职业期待落差,但专升本通过率超30%,且有学生考取云南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为学历提升保留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