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的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之一,自1994年专科招生起步,2004年升格为本科,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是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艺术审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影视后期制作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掌握剪辑、特效、包装等核心技能的专业人才。其培养体系既强调数字化技术应用,又注重创意表达,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
课程体系:技术实践与艺术思维的深度融合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围绕影视制作全流程展开,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技术基础类:包括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合成、电脑三维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使用专业软件(如Quantel Pablo Rio系统)进行后期制作的能力。
- 艺术创作类:如影视造型与创作、视听语言、导演基础,旨在提升学生对画面构图、节奏把控和叙事逻辑的审美把控。
- 行业前沿类:涵盖虚拟影像创作、数字校色、影视片头与包装设计等课程,紧跟4K、VR、AI生成内容等新技术趋势。
柔性方向分为影视剪辑与影视特效,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专攻领域。例如,剪辑方向需掌握多机位导播系统操作,而特效方向则需熟练运用Houdini、Nuke等工具完成合成与调色。
师资与资源:行业精英与尖端设备的双重保障
专业师资团队包括国家级人才和国际知名导演,如金鹰奖评委姚争教授、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得主潘志琪副教授等。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多数教师具有央视、省级卫视等一线创作经验。
实验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配备阿莱艾丽莎电影级摄影机、8讯道高清导播系统及3D 4K后期制作平台。学生可进入电视编辑与导播实验中心(省级示范实验室)完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合成的全流程实践,参与“金鸥杯”数字短片大赛等品牌活动,作品常登陆央视等平台播出。
就业与升学:多元化路径下的高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传统媒体:如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部、纪录片团队;
- 新兴业态:涵盖短视频平台、MCN机构的创意中台;
- 影视工业:进入电影剧组担任剪辑师或特效合成师。
近三年,约35%的毕业生选择升学,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攻读硕士,或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深造。专业还与华策影视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机会。
这一培养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强专业+厚基础+高素质”三位一体理念,将技术训练、艺术素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国内影视后期人才培养的标杆之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