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专业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依托原中国人民银行行属福建银行学校的深厚积淀,形成了以经济学学士学位为支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国家级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福建省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等平台,构建了覆盖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科技的教学框架。从课程设置到就业方向,专业始终围绕现代金融服务的核心需求,培养学生掌握金融业务技能与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毕业生可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岗位要求。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设置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基础学科,同时细分金融学方向、融资租赁方向和金融科技方向的进阶课程。例如,金融科技方向开设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而融资租赁方向则涵盖融资租赁法律实务、项目融资等实务内容。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设计,既强化了学生对金融原理的掌握,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如证券交易模拟系统)提升操作能力。
专业建设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和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的定位,整合了金融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数字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师资团队中,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占比显著,教师主持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90余项,研究成果多次被《成果要报》等权威刊物采纳。例如,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咨询报告曾获省级领导批示,体现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搭建实习通道,毕业生可从事银行客户经理、证券经纪、金融科技产品设计等岗位。数据显示,近三年就业满意度达3.7分(满分5分),部分优秀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金所杯”金融衍生品竞赛中斩获佳绩,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成效。此外,专业设置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金融科技营销等课程,精准对接行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专业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将闽商精神与金融伦理融入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第二课堂活动中,金融投资协会、统计调研协会等社团组织模拟操盘、案例分析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这种“理论+实践+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成为区域金融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