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以“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科研平台支撑和校企协同育人等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助力学生适应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结合,涵盖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同时强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模块。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课题化、研究式”教学方法,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例如,学院开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和《基因工程》教材,融入学科前沿成果,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实践教学:平台支撑与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依托河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动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等25个省级平台,构建了“产教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 实验室开放制度:本科生可参与科研项目,如食用菌资源开发、微生物发酵技术等;
- 竞赛驱动创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等赛事,近三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66项,发表论文58篇;
- 创新创业项目:年均立项大学生双创项目8-10项,覆盖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
校企合作:产业对接与成果转化
学院与河北省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共建食用菌产业学院,形成“专业+企业+项目”的协同育人机制。例如,通过派驻教师至保定阜平县开展技术扶贫,引入食用菌产业新技术百余项,带动当地年增收3.5亿元,实现“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双赢。校企联合修订课程大纲,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确保学生首岗胜任能力。
师资力量:双师型团队与个性化指导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博士占比53.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通过“导师制”和博士学业班主任制,为学生提供科研、职业规划等全程指导。教师团队主持河北省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教研课题,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如《食品工艺学》课程入选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未来方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学院计划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网络,聚焦京津冀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动学生参与地方产业技术攻关。通过“专业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培养兼具科研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