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财经学院数字经济专业作为东北地区首个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自2021年创立以来始终紧扣数字中国战略需求,依托经济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优势,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该专业通过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习实践的三维培养模式,致力于解决数字经济领域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缺口的痛点,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兼具数字技能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五大维度解析其培养路径。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国家区块链、数字商贸、供应链管理等新兴领域需求,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重点强化Python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等数字工具运用能力。其培养方案明确要求毕业生需掌握数字化管理运营效率提升的核心技能,能胜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的经济分析、金融建模、行业数字化改造等岗位,最终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这种"经济学筑基+数字技术赋能"的定位使其区别于传统商科专业,更符合4.15亿数字经济就业缺口的市场预期。
课程体系设计采用模块化架构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 经济学模块:通过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互联网金融等课程夯实理论基础
- 数字技术模块:设置区块链原理、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硬核课程培养技术应用能力
- 实践应用模块:以大数据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区块链金融实训等项目驱动实战能力提升特别开发数字营销实验、统计综合模拟等特色课程,将阿里、贝壳等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这种"理论-工具-场景"三层递进结构确保学生既能理解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又可操作数据价值挖掘工具。
师资队伍建设体现"双师型"特色,现有专任教师39人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比例达85%,形成以唐振鹏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唐振鹏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团队研究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引入戴永务等具备注册会计师、企业战略管理经验的实务专家,并聘请阿里云、用友集团等企业高管担任实践导师。这种"学术大牛+行业精英"的师资配置有效弥合了产学鸿沟。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凸显产教融合深度:
- 校内建成章鱼大数据实训室、互联网+创新创业实验室等4个专项实验室
- 校外与大连统计局、宏源期货等26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课题研究
- 通过科技金融与可信数据空间生态共同体联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2025年举办的大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中,学院与圣笛科技、稳诺数据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纳入数据资产挖掘、数智化转型等真实项目。这种"实验室-产业园-企业项目"三级实践体系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6项。
在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专业通过1+X证书书证融通培养模式,已推动200余名学生获取数据分析师、区块链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认证。其独创的"数智金融产业学院"采用阿里云Polar DB数据库开源社区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国产数据库开发实践。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数字产权交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就业率达92%,部分优秀学员进入大连人工智能速算中心参与城市数字化治理项目,切实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