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构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双核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1999年开办以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应用,形成了"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行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架构。依托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和福建省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专业建设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计算机科学实验中心,配备服务器100余台、电脑500余台,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撑。
培养目标体现时代特色
该专业以"数字福建"战略为导向,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先进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的深度训练,着力提升学生运用大数据核心技术解决行业痛点的能力。毕业生既能胜任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研发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应用型"到"创新引领型"的能力跃迁。
课程体系凸显交叉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数学基础夯实、技术链条完整、行业应用突出"的特征:
- 数学基础模块:涵盖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构建数据分析的底层逻辑
- 核心技术模块:包含Hadoop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网络空间攻防技术等前沿课程
- 应用开发模块:设置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可视化、数字图像处理等实践课程
- 创新拓展模块:通过福耀产学班、新能源产学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强化实战能力
实践平台支撑创新发展
专业建有13个分层实验实训室,形成"基础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创新"递进式培养体系。通过中科曙光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90余项,发表SCI/EI论文7篇,培养出进入阿里、移动等知名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实验室集群年均投入4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确保教学设备与产业需求同步。
就业方向覆盖新兴领域
毕业生在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呈现多元发展:
- 技术研发岗:大数据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算法设计
- 行业应用岗:智慧城市建设、工业互联网实施
- 管理运维岗: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网络安全防护
- 教育科研岗:高职院校教学、数字技术研究
- 创新创业岗:孵化科技型企业、开发智能硬件产品近年就业数据显示,从事大数据分析岗位的毕业生占比达35%,人工智能开发方向增长最快,年均岗位需求增幅达28%。
报考建议与培养特色
福建考生需选择物理类科目,专业设置"面向宁德"专项计划。培养过程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35%,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获取华为ICT认证、大数据分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值得注意的是,专业与台湾高校开展"4+0"联合培养,引入物联网工程等特色课程,拓展国际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