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以“外语+新媒体技术+多学科融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外语学科优势和新媒体技术资源,构建了涵盖新闻传播理论、数字技术应用、国际传播实务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国际合作项目和产学研结合模式,为学生提供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重的成长路径。以下从课程设置、培养特色、国际资源及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文科视野+理科知识”为框架,设置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技术、高级互联网开发实训等核心课程,强化技术实操能力。理论层面注重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国际新闻报道等基础学科,实践层面则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产品设计等课程提升全媒体内容生产技能。同时,学生需修读新闻采写编评等传统新闻业务课程,形成“理论指导实践、技术赋能内容”的立体知识结构。
培养模式突出“三结合”特色:
- 外语与新媒体结合:学生需通过英语专四/专八考试,并可选修国际传播、双语新闻等课程,强化跨文化传播能力;
- 专才与通才结合:提供校内双学位选择,鼓励跨学科知识融合;
- 本土与国际结合:设置1+3双学士学位、3+2本硕连读等国际项目,与英美高校联合培养。
国际教育资源方面,专业依托川外新闻传播学院本硕博一体化学科布局,共享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大数据与舆情等六大研究方向资源。学生可参与国际新闻采编实务课程,并通过虚拟演播实验室、短视频制作工坊等四十余间专业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训,接触文旅直播运营、小红书IP孵化等真实商业案例。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主流媒体:从事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体平台运营等工作;
- 政企机构:承担品牌宣传、舆情监测、电子商务策划等职能;
- 国际组织:发挥双语优势参与跨国传播项目;
- 自主创业:依托自媒体账号运营、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等技能开展个人IP孵化。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在媒体、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持续领先,部分学生通过校际合作项目进入国际传媒机构。
通过以上培养路径,四川外国语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功塑造了“全媒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生态,既满足数字时代对传媒人才的技术需求,又延续了学校的外语基因与国际传播特色,成为中西部地区新媒体教育领域的标杆性专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