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专科(高职)层次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立足金融行业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金融职业技能训练与金融科技应用相结合的培养路径,形成"懂理论、精操作、善营销、会风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从2024年至2025年的培养方案看,专业持续强化数字化技能和合规意识,适应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基础+核心+实践"的三级架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和金融科技概论,注重构建学生的宏观金融视野。核心课程聚焦实操能力培养,设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信贷实务和证券投资实务等模块,通过仿真业务流程训练提升岗位适应力。特别引入的金融大数据处理课程,体现了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布局。实习实训环节包含货币反假、金融营销情景模拟等21项职业技能训练,形成"课堂+实训基地+金融机构"的立体化实践体系。
该专业的产教融合模式具有显著特色。与吉林九台农商行等机构合作开展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阶段培养链条。近五年累计培养订单班学生178人,其中金融精准扶贫励志班帮助126名贫困家庭子女实现教育脱贫。通过校企共建东北亚金融博物馆、金融安全研究基地等平台,将金融文化育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了"诚信、合规、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闭环。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现在双证书制度与岗位适配性上。毕业生可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6类职业证书,就业方向覆盖银行柜员、理财顾问、金融客服等9类岗位群。2024年培养方案新增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课程模块,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金融人才需求。据统计,该专业在吉林省专科批招生中保持较高热度,2023年理科专科批单科录取人数达40人,中外合作办学方向学费为18000元/年,通过雅思英语、国际金融等课程强化国际化就业能力。
在师资建设方面,专业拥有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4%。教师团队开发的"P+M"培养模式(Professional Skill + Management Ability)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金融业务模拟实训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2023年教学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标志着教学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