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认定的新工科专业,依托该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形成了"理工融合、产教协同"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2011年招生以来,已构建起覆盖信息光电子、激光光电子、半导体光电子三大方向的教学体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49.21%,首届毕业生班级考研录取率更达到53.33%。其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创新与科研转化,配备价值1600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形成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链条。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物理光学、激光原理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数学物理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主干课程包括应用光学、半导体物理学、光电检测技术等20余门专业课程。通过"厚实基础+科技创新"培养模式,学生可参与激光光场调控、极紫外光刻机光源驱动等前沿科研项目,近三年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8个特色实验室集群:
- 光学实验室配备激光干涉仪等精密仪器
- 嵌入式实验室开展ARM架构开发实践
- 半导体实验室聚焦光伏器件制造工艺
- 光电图像处理实验室配置机器视觉系统
这些平台支撑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等赛事中斩获5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校企共建的动态聚焦激光清洗联合实验室与视光学联合实验室,实现产学研深度对接。
在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占比75%。学科带头人胡友友副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荆庆丽副教授开展超快分子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教学团队实施"博士团进班级"制度,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13.5nm极紫外光源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
就业与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光学工程师(占比32%)、半导体工程师(28%)
- 合作企业涵盖锐科光纤、扬杰电子等上市公司
- 2024届毕业生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科研院所深造
- 建立"考研加油站"服务体系,提供专业课精准指导与调剂支持
该专业通过构建"基础课程-创新实践-产业应用"三阶培养链条,形成了具有江科大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范式。其激光智能制造、海洋信息光学等特色方向,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光电产业集群需求,毕业生在半导体器件设计、激光加工应用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