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3年首次招生,依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硕士授权点,在遂宁校区打造了以乡村规划和城乡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教育体系。通过地理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掌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专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需求,形成"遂宁+成都双核心资源圈",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实践场景。
多维度融合的专业特色
该专业强调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协同创新,构建了独特的三重培养维度。在理论层面,课程体系涵盖城乡规划原理、遥感导论、GIS空间分析等基础学科,同时引入城市空间与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实现传统规划方法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衔接。实践教学突出问题导向,通过乡村调研大课堂、城市更新项目等真实案例,训练学生运用CAD、Lumion等工具完成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落地的全流程操作。地域特色方面,依托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平台,重点培育学生在乡村治理、生态安全、土地制度创新等领域的专项能力。
工学与理学的差异化培养
专业设置体现"双校区差异化发展"战略:
- 遂宁校区授予工学学士,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展板汇报、项目答辩等形式展现成果
- 成都校区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授予理学学士,更注重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这种"工学实操+理学思维"的双轨模式,使学生既能胜任规划编制、景观设计等技术岗位,又具备开展城市演化机理、人居环境评估等科研工作的潜力。
产学研联动的资源平台
学校投资32.8亿元建设的遂宁校区,配备现代化智慧教室和3S实验室,与地方政府共建土地生态安全、旅游规划等产学研平台。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拥有50余台高性能计算机及专业软件系统,支撑学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校企合作方面,与中国华西企业联合推进的校区建设项目,为学生提供施工管理、智慧校园规划等真实工程实践机会。这些硬件与资源保障,使专业实训达到行业一线标准。
在就业导向上,专业紧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需求,毕业生可从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规划等工作。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注册规划师、园林设计师等岗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