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百年工科底蕴,形成了"工学并举、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始建于1958年的橡塑工程专业,是河北省首个高分子材料领域本科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志着其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标准。近三年数据显示,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升学率超35%,学生获天津市大学生高分子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形成"基础扎实、实践突出"的办学特色。
学科定位与专业优势
专业以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功能化为核心方向,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
- 学科根基深厚:1994年入选河北省首批重点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撑
- 教学资源丰富:建设《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基础》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人民网课程思政视频公开课
- 产教融合突出:与30余家化工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专业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支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B+,位列河北省前列。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四层次递进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
- 高分子化学(64课时)系统讲解聚合反应机理
- 高分子物理(48课时)解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 技术核心层: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训覆盖注塑成型→挤出工艺→3D打印全流程
- 《功能高分子材料》引入智能响应材料前沿研究成果
- 实践创新层:
- 开展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完成水性聚氨酯合成等工艺开发
- 参与《可降解塑料制备技术》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 学科交叉层:
- 设置材料计算与模拟等研究型课程
- 开发《科技论文写作》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教授占比30%,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0%教师具有企业技术攻关经验
- 建成河北省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配置凝胶渗透色谱仪等千万级设备
-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61篇,开发《汽车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技术》应用于20余家制造企业。创新"双导师制",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
培养模式与职业发展
实施OBE成果导向教育:
- 校企协同:在沧州大化集团完成320小时生产实习,掌握TPU弹性体生产线操作规范
- 升学通道: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至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近三年15%进入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深造
- 就业方向:
- 40%任职高分子材料研发企业,主导环保涂料配方开发,起薪8-12万元/年
- 30%进入汽车零部件企业,专注轻量化材料应用
- 20%考取公务员,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 10%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项目出国留学。
该专业通过持续改进机制,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维能力培养体系。其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确保毕业生掌握5项以上核心工程技术能力,在京津冀地区高分子材料产业中形成显著人才供给优势。随着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建议加强生物医用高分子与环境友好材料方向建设,深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等课程开发,为行业转型升级输送复合型创新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