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紧密围绕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该专业依托电工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核心知识领域,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和校企合作模式,将课程体系与执业岗位深度绑定,为学生提供从知识储备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支持。2024年9月召开的新生专业介绍会显示,该专业通过智能家居、智能车库等前沿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探索热情,而往届毕业生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智能运维管理等领域的优异表现,印证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城市化与西部开发政策背景,着力培养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公共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三元复合"培养方案(电气+电子+信息),学生不仅能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还能胜任机电设备研发与智能运维工作。培养方案特别强调执业资格考试衔接,设置一级建造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等证书考取路径,使毕业生具备直接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工技术、智能建筑环境学等学科基础课
- 技术应用模块:涵盖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实践课程
- 创新拓展模块:设置智能建造师实训、BIM技术应用等前沿内容
教学团队由具备工程设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主导,采用"案例导入-仿真模拟-现场实操"递进式教学法。2024级新生在专业介绍会中已接触楼宇自控系统的实时调试演示,这种将课堂与工程现场虚拟联通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实践环节采用"3+1"培养模式:
- 前三年完成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实验室实训
- 第四年进入中建三局、成都建工等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智能设计、智慧运维领域就业率达94%,平均起薪较四川省理工类本科专业高出18%。特别在新基建政策推动下,毕业生可参与智慧园区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等新兴项目,职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创新培养与持续发展
专业建设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教师团队将建筑能耗监测、应急照明系统优化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设立智能建筑创新工作室,支持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竞赛等赛事,近三年已获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种"以赛促学"机制使学生在BIM技术、物联网平台开发等方向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为行业输送了大量能快速适应智能建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