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衡阳科技职业学院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该专业依托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单招计划明确标注17980元/年的学费标准,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企业需求与职业标准,形成了“基础+核心+拓展+实践”的立体化培养框架。从专业定位来看,它既响应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又结合区域产业升级需求,聚焦智能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
课程体系的设计凸显职业导向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Linux操作系统、Python程序设计等编程基础模块,核心课程则涵盖机器学习应用、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等前沿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计中引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等拓展类选修课,形成“底层共享知识+中层分立技能+高层个性发展”的递进式结构。这种设计既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如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建立能力评价标准。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产教深度融合特色。校内建有3.65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覆盖电子信息类实验设备;校外与百度、阿里云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产品交付导向”教学模式。学生需完成两阶段实习:
- 认知实习:了解AI产业链现状与岗位需求
- 岗位实习: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如工业机器人技术实施、智能家居系统部署等这种“学训交替”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的工程实施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可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Python开发工程师等岗位,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就业领域覆盖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企业生态圈,或通过“专插本”升学至深圳大学等高校。数据显示,持有人工智能前端设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员起薪较普通毕业生高出约20%。
该专业的教学创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构建“云数智”专业群,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形成协同培养体系;二是引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省级精品课程,开发10部新技术教材;三是推行“一年三学段”特色培养,通过寒暑假短期实训强化技术迭代适应能力。这些举措使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在2024年“金平果”排名中稳居全国前5%,成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标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