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老龄化社会需求,以"智慧养老,康养天下"为培养理念,构建了"医养结合+数字赋能"的特色培养体系。作为云南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其三年制专科教育聚焦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等职业方向,通过"双师型"师资团队和智能化实训平台,培养掌握老年评估、智慧康养管理、机构运营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与昆明官房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毕业生就业覆盖医疗机构、康养机构、养老产品开发等多元领域。
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强调"五心"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爱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老年疾病照护、营养膳食保健等传统护理技能,又要具备健康养老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操作等数字化能力。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养老护理员证书等职业认证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无缝衔接。学生毕业后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型机构担任管理岗位,或从事老年产品市场开发等新兴领域工作。
课程体系设计呈现"三段递进式"特征:
- 第一学年夯实基础:开设正常人体结构、老年学概论、老龄产业分析等理论课程,建立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框架
- 第二学年强化技能:通过中医康复技术、老年营养膳食调配、智慧养老经营实务等课程培养专项能力
- 第三学年聚焦实战:设置老年能力评估模拟、社区智慧康养管理实训等模块,对接真实工作场景特别设置的VR虚拟仿真实训课程,通过模拟急救护理、失智老人沟通等场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四维联动"机制:
- 校内建有600余平米的智慧养老实训中心,配备智能体征监测床垫、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设备
- 校外与云南省老年病医院等4家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带教制度
- 引入官渡区养老示范中心"五区一厅"功能布局经验,开发模块化实训项目
- 要求学生完成200小时以上的社区志愿服务,强化职业认同感。
师资团队采用"临床专家+行业骨干"的组合模式,90%教师具有医疗机构或康养企业工作经历。例如温巾雅副教授拥有北京大学护理学背景,主持国家级护理科研项目;杨浚恒老师持有高级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5项职业资格,其开发的《老年活动策划》课程融入空间适老化改造技术。专业还聘请养老机构管理者参与《养老机构智慧运营》等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变革。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从事:
- 养老机构中的照护管理、健康评估、活动策划等岗位
- 医疗机构的老年病科护理、康复辅助等职位
- 政府部门的老龄事业管理、养老政策研究等工作
- 智慧养老企业的产品研发、系统运维等技术岗位专业与贝泰妮集团、健之佳连锁药房等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同时提供专本衔接通道,支持学生继续攻读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