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浙江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其社会工作专业在2025年浙江省专科(高职)排名中稳居第二,展现出较强的专业实力。该校依托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优势,以实践导向和创新培养模式为核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路径。以下将从专业定位、培养体系、招生政策、就业前景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聚焦社区服务与社会工作行政两大核心领域。其培养方案强调“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塑造,要求学生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社会政策解读、服务项目设计、资源整合等复合能力。这种定位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也精准对接了浙江省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与实训支撑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社会学基础理论(如《社会学与生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与生活》)及管理实务,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
- 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强化实务能力,包括《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实操性内容,同步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写作模块提升职业文书能力
- 实习实训体系:依托校内外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社区实践基地,开展服务项目执行、社区需求评估等真实场景训练,实训时长占比超过总学时的30%
招生政策与培养通道
2025年高职提前招生计划显示,该校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双轨制招生:
- 普高招生:计划5人,面向普通高考生(含艺术/体育类),无选考科目限制
- 单独考试招生:计划10人,专门面向计算机类中职毕业生,凸显数字化治理能力培养特色报考流程采用“网上初审+素质测评”模式,综合测评包含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重点考察社会问题分析、服务方案设计等职业潜能。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学费为20000元/学年,与同类公办院校相比投入成本较高,但配套江北校区优质教学资源。
职业发展与升学路径
就业方向覆盖政府基层部门(如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公益机构/NGO)、社区服务机构三大领域,核心岗位包括社会工作者、社区治理专员、志愿服务管理者等。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学生可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及社区治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继续深造者,专业设置“3+2”衔接通道,可对接智慧社区管理、民政管理等职业本科专业,或通过专升本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的社会学领域。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校政社协同”培养机制——通过东阳市木雕小镇校区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社区服务需求,形成非遗保护+社区营造的创新实践模式。随着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掌握数字化工具(如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和本土化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