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自2023年获批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以来,依托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科积淀与资源优势,构建起贯通理论教学、实践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培养体系。作为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对应的新工科专业,其课程设置深度融合机械设计、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并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紧密对接工业机器人与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采用"基础模块+方向选修"的课程架构。核心课程包含《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等主干课程,同时开设《机器视觉与传感技术》等交叉学科课程,形成涵盖机电系统设计、智能算法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的完整知识链。特别注重可编程控制器(PLC)与现场总线技术的实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工业现场设备联调的核心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层次进阶"特征:
- 基础技能层: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和典型电气控制设备专项训练夯实硬件操作基础
- 综合应用层:在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完成自动生产线集成与控制项目开发
- 工程创新层:依托智能制造综合训练中心开展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对接企业真实需求
产教融合方面,学院与广东嘉腾机器人、上海电气等企业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学模式。企业专家深度参与《顶岗实习》与《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可接触AGV自动导引车等先进设备的系统集成项目。据统计,近三年学生在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超150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研发设计类:从事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开发,需精通SolidWorks等建模软件与MATLAB仿真平台
- 系统集成类:在汽车制造、3C电子等领域实施工作站部署,要求掌握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与EtherCAT通信协议
- 运维管理类:为京东方等企业提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服务,需具备工业物联网系统运维能力
该专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8%,部分学生进入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随着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掌握数字孪生与智能感知技术的毕业生,将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