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美术学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注重艺术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原则。该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研究能力和职业适应性,使其能够适应文化艺术领域的多元化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覆盖传统技法与创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框架。核心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等造型艺术基础,同时拓展文创设计、多媒材绘画、展览策划、插画、雕塑与陶艺等现代艺术领域。这种课程设计既强调对造型艺术基本理论、知识、技法的掌握,又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例如,传统文化与创意课程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当代设计,而摄影、壁画等课程则强化了空间艺术表现力。
教学特色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中。专业通过“艺术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学术研讨等多元化方法。如闵靖阳教授开设的《中国红色美术作品赏析》课程,通过“圆桌会议”式论文指导,引导学生深度解析艺术作品,已有7篇学生论文在期刊发表。教师团队还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如赵越阳等教师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将前沿设计理念融入教学。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的另一亮点。学生需完成毕业设计、展览策划、文创项目等实践环节。例如2020届毕业生作品《“运河淌龙城情”壁饰艺术设计》《“七情六欲”主题壁画设计》等,展现了从传统纹样创新到现代装置艺术的多元探索。专业还与行业合作开展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等跨领域项目,如参与智慧城市AR交互系统开发,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美术创作、艺术教育、文化策划、出版编辑等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表现突出,部分课程入选省级美育精品课程。近年录取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考生最低录取分为484分,天津为534分,反映出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形成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